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富贵求财 > 正文

富贵求财

佛教处理财富的方法

行愿阁2022-06-21富贵求财4894

佛陀在《优婆塞戒经·受戒品》中说:

受优婆塞戒(居士)先学世事,既学通达,如法求财,若得财物,

应作四分:

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,

二分应作如法贩转,

留余一分藏积俟用。


佛陀认为在家佛教信徒,应当先学会通达世事,然后如法获得财富。对于自己通过辛苦劳动所得到的合法财富,

应当分作四份来使用:

一份也就是四分之一,用来供养父母自己妻子孩子的家庭生活,日常用度;

二份也就是二分之一,用作生产事业的周转资金,以产生更多的财富;

还有—份,也是四分之一,应当积蓄起来,作为不时应急之需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一、合法的财富


佛教不完全否定钱财,黄金是毒蛇,黄金也是弘法利生修行的道粮,所谓“君子爱财,取之有道”,只要合法的钱财,能用来作福利人,钱财越多越好。


二、发财的方法


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,不过如何合法取得呢?

在社会上,聚集财富最基本的方便法门,就是要学习作工、经商、务农等各种的工巧技艺,

同时亦要能勤劳、节俭、宽厚、信心、结缘、布施,如此必能致富。



佛教里处理财富的方法,除了《杂阿含经》的财富四分法外,馀如《心地观经·厌舍品》的财富四分法为:


一、一分财宝,常求息利,以瞻家业。


二、一分财宝,以充随日,供给所须。


三、一分财宝,惠施孤独,以修当福。


四、一分财宝,拯济宗亲,往来宾旅。


在《大宝积经·善顺菩萨会》以波斯匿王为例,说明财富的处理方法是把它分作三分。


一、一分奉如来世尊及比丘众。


二、一分施与舍卫城中贫穷苦恼,无依怙者。


三、一分财物留资国用



在《般泥洹经》中,对财富的处理方法是说,除了生活必需之外,有四分法:


一、为供养父母妻子。


二、为瞻视人客奴婢。


三、为给施亲属知友


四、为奉事君天正神沙门道士。(25%)


若能依上述方法处理财富,家居生活必能安定富足。        



佛教认为,将多余的财富作布施供养,不仅利益他人,也是给自己和众生种福田。佛教认为布施供养有三种福田:

“一恩田”,对于国家、父母、师长、和尚、阿阉梨等,于己有恩德之人,能知恩、感恩、报恩,可生福德,如田地之能滋生长养谷物,故称“恩田”。

“二敬田”,对于佛、法、僧三宝恭敬供养,由恭敬而生无量之福,如田生谷物,故称“敬田”。

“三悲田”,以悲愍之心救助贫困,则能得无量之福。因此,有财富要布施供养,种三种福田。


财富的经营

财富作为身外之物是变化无常的,如果不懂得经营管理,就会减少乃至失去。因此,佛教将经营财富作为保持财富的重要方式来加以强调。在经营财富上,佛陀告诫信徒应当守护财富。如《杂阿含经》中说:

佛告婆罗门:有四法,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。何等为四?谓方便具足,守护具足,善知识具足,正命具足。何等为守护具足?谓善男子所有钱谷,方便所得,自手执作,如法而得,能极守护,不令王、贼、水、火劫夺漂没,不分失。不善守护者亡失,不爱念者辄取,及诸灾患所坏,是名善男子不善守护。

佛陀认为,自己辛勤劳动所得的果实,应当好好加以守护。不使财物因为各种外在的原因而失去。

佛陀告诉佛子,对钱财的使用应当不要过于悭吝,被讥为饿死狗、守财奴;

又要量入为出,不可过分耗费,而致家庭经济日渐困难。不但平常费用,要有节度,就是供养三宝,也—样的要量入为出。虽然信心恳切,乐意施舍,如由此而引起家庭经济的困窘,也会发生障碍的。《杂阿含经》中说:

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,以此生活,人皆名为优钵昙花,无有种子,愚痴食欲,不顾其后。

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,不能食用,旁人皆言是愚痴人,如饿死狗。

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,能自称量,等入等出。


佛陀还告诉佛子,为了经营好自己的财富,还要防止“六损财业”的危害。

佛陀在《善生经》中告诉善生:

“六损财业者,

一者耽湎于酒,

二者博戏,(赌博、玩游戏)

三者放荡,放荡放纵,不受约束,或行为不检点,任由自己怎么做。

四者迷于伎乐,(弹奏陶冶情操的佛乐古典乐器可以)

五者恶友相得,

六者懈惰,

是为六损财业。”


佛陀认为,一若沉迷于以上六种行为,不仅会使自己的财富遭受严重损失,而且还会造成生病、斗争、恶名流布、人不敬信、家庭失和等损害。  

佛陀为了让人明了“六损财业”的危害,还分别就以上六种损财行为作了详细的解说。

比如,佛在论述博戏六失中说:“善生,博戏有六失,云何为六?

一者财产日耗,二者虽胜生怨,

三者智者所责,四者人不敬信,

五者为人疏外,六者生盗窃心。

善生,是为博戏六失,若长者、长者子博戏不已,其家产业日日损减。”

佛陀认为,“六损财业”无论对一个人的财富和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损害,所以佛陀特意告诉善生,一定要远离“六损财业”,避免辛苦得来的财富损失。

佛教的这些财富观,不但对过去时代有积极意义,对我们现代人正确地获得财富、分配财富、经营财富仍然具有指导作用。


秘密善门:水供。能得到十方佛无数仙人称扬赞叹和祝福,疾速改命转运增福求婚恋如意之法!